回眸雁栖湖校区历史 共建国科大美丽校园

  • 李鹏程
  • 日期:2022-08-22
  • 12249

欢迎新同学

一、新学期,新的开始
        金秋时节,雁栖湖校区迎来了第十个迎新季。2013年9月,雁栖湖校区第一批研究生入驻,当时东校区仍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时光荏苒,如今的雁栖湖校区正在经历又一个建设高峰期,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使命和担当……
二、雁栖湖校区的由来
        1958年11月,为承担“两弹一星”的相关任务,中国科学院在怀柔建立试验基地,由力学所二部和化学所二部组成。“两弹一星”精神从此开始传承。1960年10月正式进驻试验基地,1963年完成设施建设和人员配置。力学所建立了发动机试验室,化学所建立高能燃料扩大试验室、耐高温材料及放射化学实验室。

(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缅怀参与其中并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院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2013年9月3日做出批示:将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保持这里的原貌,作为我们科学院的历史、贡献的传承”。中国科学院丁仲礼副院长、谭铁牛副秘书长、邓勇副秘书长也先后做出有关指示。)

        1978年中科院批准在今雁栖湖校区西区成立中科院党校。后历经中科院干部学校(1979年)、中国科学院干部进修学院(1980~1983 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1984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正门口影壁墙)

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园区建设历程
        早在2003年,中科院党组即开始筹划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园区——今天雁栖湖校区的建设工作。200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呈国务院《关于将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国家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若干问题的请示》。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议定:“加快发展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原则同意中科院建设研究生院新园区的设想。” 以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的决定为标志,我校雁栖湖新校区建设进入了项目前期报建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年9月、2008年8月和2009年5月,分别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2007年,项目取得国土资源部的土地预审意见后,即进入征地拆迁阶段。雁栖湖校区原有土地以山地和林地为主,适宜用于建设的土地较少。在北京市及怀柔区政府支持下,在学校原管理干部学院校区之外,新征地630余亩(包括现西校区部分土地,及东校区全部土地)。新园区的建设期以2010年4月30日西校区获得的第一个开工证开始,以2015年8月东校区投入使用截止,历时5年。

(学术交流中心打钎,2010年)

(建设中的图书情报中心,2012年)

(学生礼堂主舞台部位桩头剔凿工作,2012年)

(学园四基础钢筋绑扎,2013年)

(国科大桥,2014年)

(东校区道路施工,2015年)

(东区学生宿舍室外工程,2015年)

        除个别建筑单体外,新园区项目几乎全部建筑单体都获得了结构长城杯金奖和竣工长城杯金奖。西区学生宿舍工程、东区学生宿舍工程、学园楼、教学楼共四个标段的建筑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东西校区学生宿舍组团、教学楼、学园楼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新园区项目全部单体建筑均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和竣工长城杯金质奖)

        201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园区建设项目验收会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历时15年的新园区建设项目成功通过验收。雁栖湖校区建设用地总面积达到72.51公顷,约合1087.65亩。包括2017年建成的中国-丹麦科教中心大楼项目,建成建筑面积共计349112.35平米。

(201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园区建设项目验收会在雁栖湖校区举行。)

(200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题写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雁栖湖园区”手札)

四、新的起点——“十三五”时期的规划和建设
        2004年初,以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建设为起点,中科院与北京市政府携手共建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也为2016年院市共建怀柔科学城拉开了序幕。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平台之一,中国科学大学雁栖湖校区地处怀柔科学城北区(科学教育区),是怀柔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借此重要的发展契机,学校开始了“十三五”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处怀柔科学城北区,是科学教育区的核心)

        201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事项的复函,同意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提到“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为核心”,要“聚焦提升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保障能力”,“统筹推进科教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体系建设”等。并将我校“十三五项目”列入项目库。202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保障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1年5月,批复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项目建设内容包括9栋单体建筑。其中包括:学生食堂(东区)、学生食堂(西区)、 本科生宿舍、硕士生宿舍、博士生宿舍、教学楼、教学实验楼1、 教学实验楼2、学生服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109800 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总包和监理单位的招标工作,准备进场施工阶段。

        除了目前在施的“十三五”教育教学保障设施项目,在施的主要项目还包括存济医学院基础教学大楼项目(位于东校区)和怀柔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站项目(位于西校区)。两个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陆续完成竣工验收工作。作为科教融合项目的未来技术学院大楼建设工程项目也紧张的推进中。
        这些新建建筑,是雁栖湖校区建筑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塑造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新的校区风貌,成为支撑学校未来发展新的基石。

(存济医学院项目首段封顶,2022年8月22日)

(怀柔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站塔吊基础施工,2022年8月)

五、了解校园历史 共建美丽校园
        雁栖湖畔的这座美丽的校园,自2013年雁栖湖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经历十个寒暑,迎送了数万名同学。他们中有人在继续深造,有人已经奔赴国家急需的各个领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一座年轻而又蕴涵深厚科学与人文的殿堂,如今又将崛起新的一批建筑,承载前景广阔的高端人才培养平台。今天是新生,未来是校友。作为国科大的建设者,我们牢记使命担当,建设好我们的校园,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建处 供稿)